實驗室的建設均需考慮兩個方面的問題:一是所從事的實驗的性質,即是生產性的還是研究性的,是基本層次的還是較高層次的;二是實驗室的規模,規模主要取決于經費和實驗性質。
無論實驗室的性質和規模如何,實驗室設置的基本原則是:科學、、經濟和實用。一個組織培養實驗室必須滿足3個基本的需要:實驗準備(培養基制備、器皿洗滌、培養基和培養器皿滅菌)、無菌操作和控制培養。此外,還可根據從事的實驗要求來考慮輔助實驗室及其各種附加設施,使實驗室更加完善。
在進行植物組織培養工作之前,首先應對工作中需要哪些基本的設備條件有個全面的了解,以便因地制宜地利用現有房屋,或新建、改建實驗室。實驗室的大小取決于工作的目的和規模。以工廠化生產為目的,實驗室規模太小,則會限制生產,影響效率。在設計組織培養實驗室時,應按組織培養程序來設計,避免某些環節倒排,引起日后工作混亂。植物組織培養是在嚴格無菌的條件下進行的。要做到無菌的條件,需要一定的設備、器材和用具,同時還需要人工控制溫度、光照、濕度等培養條件。
基本實驗室包括準備室、洗滌滅菌室、無菌操作室、培養室、緩沖間,是組織培養實驗所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。如進行工廠化生產,年產4萬-20萬,需3-4間實驗用房,總面積60平方米。
又叫化學實驗室,進行一切與實驗有關的準備工作:完成所使用的各種藥品的貯備、稱量、溶解、器皿洗滌、培養基配制與分裝、培養基和培養器皿的滅菌、培養材料的預處理等。
有20平方米左右。要求寬敞明亮、以便于放置多個實驗臺和相關設備,方便多人同時工作;同時要求通風條件好,便于氣體交換;實驗室地面應便于清潔,并應進行防滑處理。
分體式-研究性質實驗室,分開的若干房間將準備室分解為藥品貯藏室、培養基配制與洗滌室和滅菌室等,功能明確,便于管理,但不適于大規模生產。
通間式-規;瘜嶒炇,準備室一般設計成大的通間,使試驗操作的各個環節在同一房間內按程序完成。準備試驗的過程在同一空間進行,便于程序化操作與管理,試驗中減少各環節間的銜接時間,從而提高工作效率。此外還便于培養基配制、分裝和滅菌的自動化操作程序設計,從而減少規;a的人工勞 動,更便 于無菌條件的控制和標準化操作體系的建立。
準備室應具備實驗臺、藥品柜、水池、儀器、藥品、防塵櫥(放置培養容器)、冰箱、天平、蒸餾水器、酸度計及常用的培養基配制用玻璃儀器等。